日志样式

丙类目录9月落地,或将成为创新药企业新的“救命稻草”?

      丙类药品目录或将在2025年深刻影响国内医药行业。

      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黄心宇指出,丙类目录将与每年的基本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同步开展,计划于今年年内发布第一版。他表示:“今年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时间会适当提前,预计从4月1日开始申报,争取9月份完成。”

       在现有的甲、乙两类药品目录之下,业内普遍认为,丙类药品目录有望为高值创新医药产品提供新的支付途径,有利于行业发展。也有声音指出,需要匹配相应的服务,才能保证丙类药品目录的落地。

      丙类目录重点聚焦创新程度高、临床价值巨大、患者获益显著的药物,旨在完善我国医疗保障药品目录体系。这些曾经无法接受“50万不谈、30万不进”的国谈规则而未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的高值创新药有了一条新出路——医保不报,商保报。

      “卖药”是药企的核心诉求,被业界称为政策型保险的惠民保,是近几年药企实践后发现最适合创新支付的渠道。一边是刚刚熟悉的惠民保准入路径,另一边是丙类目录即将出台的新变量。过去四年,惠民保这款产品给一些创新药企带来了相当的“红利”。有药企担心嘴里的肉飞了,有药企正暗下决心抓住这次丙类目录的新机会。

      截至2023年12月,各地惠民保特药目录中“入选率”最高的50款药品中,有5款药品来自阿斯利康,4款来自罗氏,3款来自基石药业。此外,礼来、BMS、信达生物、康方生物、百济神州、恒瑞医药、先声药业各有2款药物进入前50。丙类目录将在9月落地,而这些药企最关心的,莫过于自己能否挤进丙类目录,守住惠民保诞生这四年来耕耘的“一亩三分地”。

      无法忽视的是,现阶段商保(包括惠民保)为创新药买单,仍是一个体量和想象力都有限的市场。

      根据测算,2023年商业健康险对创新药的支付总额约为74亿元,其中,惠民保对创新药的支付占比仅为20%,依旧是15亿元。这与1400亿元创新药市场,仅仅是九牛一毛。

      而在2024年,惠民保保费收入较2023年增长可能不到10亿元,增速远低于上年的53%,增长进入瓶颈期,因此能分给特药赔付的资金更加有限。僧多粥少,注定只有少数的药才能拿走大多数的赔付。

      在市场看来,丙类目录能给创新支付带来多大的刺激,取决于未来丙类目录实际的使用范围有多大。

      随着老龄化的加深,社会对创新药的需求量很大,同时对生物医药的持续创新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国家提出构建创新药的多元支付能力,突破产业发展瓶颈,让真创新获得更好的回报。丙类目录为创新药纳入商保开辟了制度层面的通道,让药险合作路径更清晰。随着新机制的出台,商保不再是纸上谈兵,促使每个创新药企都必须将商保纳入药品整体商业化策略的考量范围之中,是创新药商业化路径的一次重塑。

      预计2025年,商保将有望迎来进一步发展,为解决创新药上市后的支付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同时,通过丙类目录+商保差异化发展的创新支付机制,创新药企业所面临的进院难、报销支付难的问题也有望得到一定缓解。


相关产品

药品流向数据采集
药品分销系统
医药CRM系统
医药SFE
合作伙伴

中国化药综合实力百强企业

中国医药上市公司二十强

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

医药百强,知名中药生产企业

"中华老字号"中药生产企业

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

知名药企,中小板上市公司

“中华老字号"中药生产企业

领先的专利及品牌药物供应商

中国药品及保健品百强进口商

德国著名的植物药生产企业

国内生殖健康领域的优秀企业

中国可植入式隐形眼镜领导者

专注心脑血管和慢性肾病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