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样式

国家集采设置“隐藏关”:分适应症报量采购,政策执行精细化

       第七批国家集采,行业嗅到了一丝不一样的气味。根据6月20日国家联采办发布的公告,第七批集采涉及59个品种、208个品规,奥美拉唑注射剂、头孢美唑、伊利替康等多个亿元份额产品位列其中。

       今年2月,集采启动前,国家医保局陈金甫副局长就曾在政策吹风会上表示,要针对特定品种以及竞争格局来设置药品带量采购竞价规则,比如竞价规则、带量比例、协议期多少,“谁来报量、谁来选量,都要针对品种进行精细化设计。”

       这番表述已然落地。据发现,第七批集采中已经出现了针对“特定品种”的“精细化”报量和采购设计。

       据悉,今年2月,国家组织药品联采办曾发布通知,要求针对吗替麦考酚酯这个品种组织按适应症报量。而在实际的第七批集采中,这一品种的拟采购量,已经体现出了“按适应症集采”的指导原则。

       这是一个从0到1的创新:全国集采第一次按照“科学报量、科学选定采购量”的原则选择品种,未来很有可能在更多品种上进行推广。

       分适应症报量

       国家集采自从2018年11月启动试点以来,企业参与积极,各项规则日趋完善。尤其是普通常见药集采逐步完成后,集采的重点开始转向专科、特殊用药,遇到的问题也就会更多。

       第七批集采中选原则的最大变化是,除了满足“最低价1.8倍”、降幅50%以上等条件之外,还增加了一条非常复杂的原则,简单来说就是:最高价的6个品种,即使符合降价条件,也不再纳入集采范围。

       这一原则非常直接地表明:国家集采正在试图平衡各品种之间的价差,尽量给各省份价格较接近的药。

       此前,集采完成后,各品种按照分配到的省份供货,导致各省之间药品品牌不同,价格会有差异。从规则来看,价差最大可能达到1.8倍。这显然不符合公平性的原则。

       第七批集采对这一不公平现象作了修正,“贴着线”降价的品种可能就不能参与集采了。

       在尽量压低价格、平衡各省支付的情况下,集采也给一些品种留有了空间。

       今年2月份,一份由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出的名为《关于报送吗替麦考酚酯相关采购数据的通知》的文件在业内流传。联采办表示“系统已退回提交采购需求的医疗机构数据”,要求各机构按照新要求重新报量。

       这在集采历史上是很罕见的、针对单品发出的重新报量通知。

       吗替麦考酚酯是第七批集采的拟采购品种,联采办在1月份时候就已经让各地上报该药0.25g和0.5g两种规格的采购量。但在2月份,却另外下文重报数据,其中另有玄机。

       吗替麦考酚酯是一种免疫抑制剂,常被用于器官移植排异,同时还可作为糖皮质激素助减剂,用于治疗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两类用药的对象和数量完全不同,据行业相关人士透露:国内的吗替麦考酚酯大概80%用于器官移植患者,剩下20%用于其他疾病患者。

       重报数据后,联采办要求按器官移植和非器官移植两类用途分别报量。当时业界就判断:医保局此举可能是为了区分不同适应症的用药,进行“定向集采”。

       最终披露的吗替麦考酚酯拟采购量显示:医保局在第七批集采中首次尝试了“按适应症”集采的新模式。

       只采全国总量20%-25%

       吗替麦考酚酯首度尝试差异化报量,和药物背后患者群体特殊性有关。

       据米内网数据,2019年时,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售出的吗替麦考酚酯超30亿元。罗氏和中美华东制药两大玩家抢占了大份额市场,其中罗氏的份额为60.7%,中美华东制药占比约34.4%。

       大部分器官移植患者依靠吗替麦考酚酯抵御排异反应,可能需要终身服药。而且,这款药有个非常特殊的地方:FDA、欧洲移植协会、加拿大Drug bank、上海医药行业协会等行业知名机构都将吗替麦考酚酯都被列入“窄治疗指数药物”。

       窄治疗指数,是指用药剂量或血药浓度一旦出现小的差异,就可能导致严重治疗失败或严重不良反应。2018年,日本进行了试验,5例器官移植患者在身体机能平稳后,用仿制的吗替麦考酚酯替代原研药,结果4例发生了血药浓度水平不稳定的现象。

       国内企业中,海正、中美华东、先声等企业都有吗替麦考酚酯的仿制品种,且通过了一致性评价。但国际移植协会等多个权威指南都明确:不宜进行不同品牌药物的转换。也就是说,患者不能轻易换药。

       类似的状况其实在以前批次的集采中也发生过。如阿卡波糖、氯吡格雷等慢性病用药在纳入集采范围后,原研药物有落选,有的只在部分省份供货,不少慢性病患者都反映遭遇换药后不适应的问题。

       但是,“窄治疗指数药物”吗替麦考酚酯如果换药,后果可能不止是“不舒服”。

       因此,第七批集采虽然纳入了吗替麦考酚酯,但国家医保局通过区分适应症科学报量,更贴合市场实际使用情况。

       大致推算,集采涉及的市场份额在7亿元左右。这一金额正是吗替麦考酚酯市场总额的20%-25%,对应的正是免疫性疾病的非移植用药部分。

       医保局考虑的,正是患者的换药风险,也实践了陈金甫提出的“针对品种进行精细化设计”的集采原则。

       按不同适应症来进行部分集采,是第七批集采的一大亮点,也是进行“科学集采”的一种尝试,国家集采就此开启了一个新阶段。

 

数据来源:健识局;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资源,如有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本网删除。


相关产品

药品流向数据采集
药品分销系统
医药CRM系统
医药SFE
合作伙伴

中国化药综合实力百强企业

中国医药上市公司二十强

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

医药百强,知名中药生产企业

"中华老字号"中药生产企业

中国医药工业百强企业

知名药企,中小板上市公司

“中华老字号"中药生产企业

领先的专利及品牌药物供应商

中国药品及保健品百强进口商

德国著名的植物药生产企业

国内生殖健康领域的优秀企业

中国可植入式隐形眼镜领导者

专注心脑血管和慢性肾病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