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前三季度,中国医药行业在政策、市场与创新的多重驱动下持续经历结构性洗牌。基于A股496家医药上市公司财务数据的分析显示,行业整体营收微降,但内部各赛道表现迥异,企业之间的业绩与运营模式分化加剧。
一、行业整体表现:营收承压,利润与费用结构分化明显
2025年1-9月,A股医药板块实现营业收入约1.84万亿元,同比微降1.82%。行业整体呈现“总量稳、结构变”的发展态势。
营收结构方面:
医药商业营收规模最大,达7872亿元,同比增长0.64%;
化学制药位列第二,营收3952亿元,同比下降3.65%;
生物制品营收降幅最为显著,同比下降13.61%,反映该领域阶段性调整压力。
利润表现:
化学制药净利润总额最高,达419亿元;
中药、医疗器械与医疗服务三大板块净利润在200–300亿元之间;
从盈利能力看,医疗服务板块净利润率超过15%,居行业首位;医疗器械以14.98% 紧随其后,显示其突出的盈利质量。
销售费用结构:
生物制品销售费用率最高,超过25%;
中药行业销售费用率达20.56%;
医疗服务行业销售费用率仅为7.01%,成本控制能力最优。
二、细分赛道企业表现:强者恒强,模式分化
1. 化学制药:高投入高回报与高效运营并存
华东医药、复星医药营收接近300亿元,恒瑞医药超230亿元;
多数企业营收下滑,恒瑞医药(+14.85%)与新和成(+5.45%)实现逆势增长;
净利润率差异显著:新和成(31.97%)、恒瑞医药(24.80%)领先,哈药股份仅2.74%;
销售费用率方面,新和成仅0.76%,实现高效经营;恒瑞医药与丽珠集团均超过28%,呈现“高投入高回报”模式。
2. 生物制品:高增长与高费用相伴
通化东宝营收激增50.55%,净利润率高达55.14%,销售费用率达38.03%;
甘李药业营收增长35.73%,净利润率26.85%,销售费用率32.13%;
智飞生物营收下降66.53%,净利润率为-15.81%,业绩显著承压;
上海莱士、天坛生物销售费用率低于4%,净利润率超18%,成本控制能力突出。
3. 医疗器械:龙头稳固,增长动能不一
迈瑞医疗以258.34亿元营收居首,但同比下滑12.38%;
联影医疗营收增长27.39%,表现亮眼;
净利润率方面,迈瑞医疗达29.30%,而蓝帆医疗净利润为负,行业盈利两极分化。
4. 中药行业:头部格局稳定,增长动能分化
白云山(616.06亿元)、云南白药(306.54亿元)、华润三九(219.86亿元)构成第一梯队;
华润三九营收增长11.38%,太极集团下滑22.49%;
云南白药净利润47.77亿元,盈利能力领先。
5. 医药商业:规模为王,盈利质量参差
上海医药以2151亿元营收居首,九州通(1193亿元)、重药控股(622.11亿元)次之;
九州通营收增长5.20%,表现稳健;海王生物下滑12.38%;
净利润差距显著:上海医药净利润51.47亿元,重药控股净利率仅0.62%。
6. 医疗服务:CRO引领,盈利水平悬殊
药明康德营收328.57亿元,同比增长18.61%,净利润率36.75%;
爱尔眼科营收174.84亿元,康龙化成100.86亿元;
金域医学净利润为负,九洲药业净利率偏低,行业盈利水平不均。
三、趋势总结
结构性调整深化:行业整体营收虽微降,但细分领域表现迥异,生物制品、中药等板块承压明显,医疗服务、医疗器械盈利质量突出。
企业分化加剧:无论是营收规模、利润水平还是费用结构,企业间差距显著,“强者恒强”格局凸显。
模式多样并存:既有如恒瑞医药的“高销售高回报”模式,也有如新和成的“低费用高利润”路径,体现出行业运营策略的多元化。
创新与成本控制并重:在营收增长承压的背景下,企业通过创新转型与精细化运营寻求突破,如医疗服务与部分生物制品企业展现出优异的成本控制能力。
首 页
解决方案
实施案例
客户主数据缺失,如何构建全面的主数据管理体系?
多系统形成的信息孤岛,如何实现数据维护的流畅、准确和及时?
让主数据管理为业务管理提供强大的支撑
如何实现数字化协议管理,高效进行业务管理?
省时省力省人工,全面实现与经销商业务电子化
如何应对多种销售模式下错综复杂的返利核算?
经销商近千家,零售门店超七万家,如何实现流向数据快速精准采集和分析?
投入大、产出多,学术推广活动到底应该怎么管?
面对数字化浪潮,传统药企如何进行线上推广?
如何通过CRM有效提升销售团队的业绩和能力?
营销费用控制难、报销慢、不合规,怎么管?
代表报销周期最快一周,这家药企是怎么做到?
支招药企财务人员:报销审单难题不再难
知难而进,药企营销费用合规管理有新招!
如何通过营销绩效评估,打造高绩效销售团队?
组织架构和人员频繁变动,数据分析如何轻松开展?
动态资讯
合作伙伴
软科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