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持续深化,分组方案从静态走向动态,医疗机构与药企迎来临床价值与费用管控的双重考验。
10月11日,国家医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滔出席座谈会,就按病种付费3.0版分组方案听取意见建议,标志着我国DRG/DIP付费改革进入常态化动态更新阶段。

分组方案作为按病种付费实施的重要基础,其科学性与适用性直接影响医保基金使用效能与医疗机构诊疗行为。
国家医保局在座谈中指出,实现分组的动态调整,既是提升医保基金支付效率的关键,也是适应临床发展规律、推动医疗机构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为进一步广泛征集意见,医保局还计划于10月15日、17日、22日及24日连续举办四场专题座谈。
01
DRG/DIP 分组体系演进历程
自国家医保局成立以来,支付方式改革持续推进。2019年与2021年分别发布DRG分组1.0版与1.1版,2020年推出DIP 1.0版病种库。
2024年7月,医保局正式发布《按病组和病种分值付费2.0版分组方案》,标志着分组体系迎来重要升级。
DRG 2.0版设置26个主要诊断大类(MDC)、409个核心病组(ADRG),以及634个细分组(DRGs),较此前版本新增33个核心组和6个细分组。
该版本重点对重症医学、血液免疫、肿瘤、烧伤、口腔颌面外科等13个临床学科的分组进行了优化,并针对联合手术与复合手术等复杂情况作出完善。
DIP 2.0版病种库则较1.0版精简了2033组,结构更为凝练。医保局明确,2024年新开展付费改革的地区应直接应用2.0版分组,已开展地区须在年底前完成切换准备。
值得注意的是,为解决改革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医保局同步强化了“特例单议”机制、引入“除外支付”政策,并推行基金预付以缓解医疗机构资金压力。
02
分组常态化更新机制逐步确立
鉴于DRG/DIP分组高度依赖临床实践与历史数据,其版本迭代成为必然。发达国家通常每1–2年更新一次分组方案。
国内调研也显示,多数DRG地区支持两年一更新,DIP地区则倾向于年度更新。未来,围绕病组、权重与系数三大核心要素,我国将逐步建立分组常态调整机制。
03
2025年底实现病种与基金全覆盖
根据《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到2024年底,全国所有统筹地区将全面开展DRG/DIP付费改革;
2025年底前,实现符合条件的住院医疗机构全覆盖,基本完成病种与医保基金的全范围纳入。
对医疗机构而言,支付方式改革标志着传统规模扩张模式的终结;对医药和器械企业而言,营销模式必须转向以临床价值和药物经济学评价为核心竞争力。
首 页
解决方案
实施案例
客户主数据缺失,如何构建全面的主数据管理体系?
多系统形成的信息孤岛,如何实现数据维护的流畅、准确和及时?
让主数据管理为业务管理提供强大的支撑
如何实现数字化协议管理,高效进行业务管理?
省时省力省人工,全面实现与经销商业务电子化
如何应对多种销售模式下错综复杂的返利核算?
经销商近千家,零售门店超七万家,如何实现流向数据快速精准采集和分析?
投入大、产出多,学术推广活动到底应该怎么管?
面对数字化浪潮,传统药企如何进行线上推广?
如何通过CRM有效提升销售团队的业绩和能力?
营销费用控制难、报销慢、不合规,怎么管?
代表报销周期最快一周,这家药企是怎么做到?
支招药企财务人员:报销审单难题不再难
知难而进,药企营销费用合规管理有新招!
如何通过营销绩效评估,打造高绩效销售团队?
组织架构和人员频繁变动,数据分析如何轻松开展?
动态资讯
合作伙伴
软科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