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药分开”改革的不断推进,处方外流正处在全面爆发的临界点。
日前(11月11日),广东省政府公布《改革完善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实施方案》明确,允许患者凭处方自由选择在医疗机构或医保定点零售药店购药;鼓励医保定点零售药店做好通过一致性评价仿制药的供应保障。
与此同时,昆明市医保局也于上周召开新闻通报会,介绍基本医疗保险"特殊慢性病"待遇支付扩大至零售药店的试点工作。会议要求,自2019年1月开始,市民可凭外配处方,在昆明主城区的10家试点零售药店刷医保卡,购买到治疗慢性病的相关药品。
有分析人士指出,从昆明和广东省新近出台的这两项政策来看,“处方外流”是不可阻挡的大势,未来医药产业的营销模式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据米内网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药品市场规模将增至1.76万亿元,受政策因素影响,处方外流的市场规模将突破1300亿元。而华创证券的研报认为,如处方院外销售额占处方销售总额的45%,院外处方将新增3000亿元,这一增量将主要由零售药店、第三方终端等承接。
今年3月,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大参林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柯云峰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交建议:通过医保平台或第三方云平台,让试点药店和试点医疗机构共享医生开具的电子处方信息;处方流转两端,同时接受医保机构控费审查。
大势所趋、企业积极布局处方外流
曾几何时,公立医院是药品销售最重要的市场,医生的处方根本就无法流入零售市场。而部分医院为了防止处方外流,更是实施电子处方,严控药品对外销售。但如今,这一情况正在发生改变。
2017年5月,国务院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明确提出:医疗机构不得限制处方外流,探索医疗机构处方信息、医保结算信息与药品零售消费信息互联互通、实时共享。
在业内人士看来,在医保控费、降低药占比的大趋势下,医院的处方外流已成大势所趋,整个药品零售行业将迎来千亿级别的增量市场。
因此,“医药分开”的推行更是意味着药品销售会逐渐“去医院化”,各大药企不得不重新审视渠道销售方案。以求在未来的零售之争中占据先发优势。
来源:健识局
首 页
解决方案
实施案例
客户主数据缺失,如何构建全面的主数据管理体系?
多系统形成的信息孤岛,如何实现数据维护的流畅、准确和及时?
让主数据管理为业务管理提供强大的支撑
如何实现数字化协议管理,高效进行业务管理?
省时省力省人工,全面实现与经销商业务电子化
如何应对多种销售模式下错综复杂的返利核算?
经销商近千家,零售门店超七万家,如何实现流向数据快速精准采集和分析?
投入大、产出多,学术推广活动到底应该怎么管?
面对数字化浪潮,传统药企如何进行线上推广?
如何通过CRM有效提升销售团队的业绩和能力?
营销费用控制难、报销慢、不合规,怎么管?
代表报销周期最快一周,这家药企是怎么做到?
支招药企财务人员:报销审单难题不再难
知难而进,药企营销费用合规管理有新招!
如何通过营销绩效评估,打造高绩效销售团队?
组织架构和人员频繁变动,数据分析如何轻松开展?
动态资讯
合作伙伴
软科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