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资讯
202025.08
2万亿医药市场再现负增长,药店转型迫在眉睫

       8月16日,第十八届西普会在海南博鳌召开。中康产业研究院在会上发布预测数据,2025年中国药品终端市场规模约为2万亿元,同比下降2.9%,出现负增长。

       零售药店作为医药行业的“毛细血管”,在持续扩张二十余年后,正式步入负增长阶段。数据显示,医院、零售药店、基层医疗和电商渠道增速全线下滑,同比分别下降5.7%、0.4%,增速下滑至4.3%和5.8%。

一、行业寒冬已至,药店迎来关店潮

       2025年第一季度,全国药店新开7118家,闭店10284家,净减少约3000家,门店总量回落至70万家以下。据中康CMH统计,2025年1-5月全国药店零售市场规模约2152亿元,同比下滑1.3%,平均订单量、客单价、客品数均呈下滑趋势。

       行业洗牌加剧,仅35%的门店实现增长,超过三分之一的门店跌幅超过15%。六大上市连锁药店(老百姓、益丰、一心堂等)一季度共关闭直营门店541家,关店数量超过去年同期。

二、政策与市场双压,旧模式难以为继

       政策层面,处方药合理性审查、“门诊共济”政策落地、带量采购持续推进,显著挤压药店利润空间与客流。

       2024年底至2025年初出现“退保潮”,大量中小药店因无法承担合规成本或缺乏医保资质,主动或被动退出医保定点。国家医保局局长章轲明确强调,“绝不允许将不具备条件的医药机构纳入定点”,医保定点资质正成为稀缺资源。

       市场层面,线上平台如京东健康、美团依托政策放开(2019年《药品管理法》修订)和O2O模式,快速抢占市场份额。2024年药品O2O规模突破300亿元,增速达35%,占药店药品销售约7%。

       线下还面临“仓储网店”等新兴模式冲击,其凭借低成本、多入口的B2C/O2O矩阵,进一步分食市场。

三、转型路径:从卖药到卖健康,从单点到生态

       面对困局,头部企业和高层管理者提出多个转型方向:

       1. 服务升维与会员深度运营

       一心堂董事长阮鸿献指出,药店需从“治病”转向“健康管理”,成为国民健康生活的第一触点。应拓展慢病管理、预防筛查等服务,推进“社区健康生活站”模式。

       执行总裁张勇强调,应设立会员服务部门,将价格敏感客户转化为长期健康管理对象。

       2. 拥抱银发经济与非药转型

       2025年中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预计突破10万亿元,医疗健康消费占比35%,复合增长率超15%。退休群体消费模式从“生存型”转向“品质型”,带来巨大增量空间。

       政策同样明确支持药店非药转型。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和12部门《促进健康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均鼓励药店拓展健康促进、营养保健等功能。益丰、漱玉平民等企业已涉足美妆、母婴、医美等领域。

       3. 供应链效率与科技赋能

       药店核心竞争力仍在供应链,提升药品、冷链和健康产品供应链效率是降低成本、实现差异化竞争的关键。

       AI应用成为行业热点。扬子江与蚂蚁集团合作搭建AI健康档案系统;百度年健康咨询访问量达80亿次。AI正从辅助工具演进为沟通与决策支持平台,2025年被誉为“AI医疗元年”。

四、结论:价值创新才是出路

       医药行业已进入存量时代,呈现负增长、产能过剩、需求理性化、竞争白热化四大特征。传统流量红利模式失效,价值创新成为破局关键。

       政策虽带来短期阵痛,但也清晰指明药店应成为“健康促进核心场景”。未来药店需打破孤岛,融入医疗、保险、科技生态,构建“防、诊、疗、护”闭环,真正实现从销售药品向提供健康服务的转变。

 

 

咨询热线:400-878-1069
版权所有: 软科动力信息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备案号:苏ICP备1504399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