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动态资讯
292025.04
7部门联合发文!4大行动、14项任务助力医药工业“链”上数智化

      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重塑全球产业格局的当下,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 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为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绘制了清晰的路线图,旨在通过全产业链数智化改造,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与药品质量安全水平,推动医药工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

 

      一、“两步走” 战略锚定转型目标

      《实施方案》提出具有时效性与可操作性的 “两步走” 目标,为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设定了明确的时间表。

      到 2027 年,将在技术攻关、标准制定、设备研发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攻克 30 项以上数智化关键技术,制定修订 30 项以上技术标准,研发并推广 100 款以上智能设备与工业软件;打造 100 个以上典型应用场景,建成 100 家 “数智药械工厂” 及 50 家行业卓越企业,建设 5 个卓越园区;培育 30 家以上转型服务商,构建覆盖 “研发 — 生产 — 监管” 全流程的基础能力体系。

      到 2030 年,目标实现规模以上医药企业全面完成数智化转型,全链条数据体系与生态体系成熟完善,形成 “技术自主可控、应用场景丰富、监管智能高效” 的全球竞争力,推动我国医药工业在国际舞台上占据更重要地位。

      二、“四大行动” 构建转型实施框架

      围绕主要目标,《实施方案》聚焦数智技术赋能行动、数智转型推广行动、数智服务体系建设行动、数智监管提升行动等四个方面系统提出14项具体工作任务。

      (1)数智技术赋能:激活底层技术革命

      “数智技术赋能行动” 聚焦医药工业底层技术突破,推动研发与生产范式革新。智能制药装备不再局限于简单机器替代,而是通过 “机器视觉检测 + 在线质控” 技术,实现药品生产过程的实时纠偏,提升生产精度。医药工业操作系统的研发致力于打破 “信息孤岛”,通过 SCADA、DCS 等工业控制单元的深度融合,使生产设备成为数据节点,构建智能化生产网络。

      数据要素整合方面,医药大数据平台建设成为 “行业级新基建”,推动研发数据、临床数据与大健康数据在合规框架下流动,助力药企构建 “研发 - 生产 - 市场” 闭环反馈机制。医药大模型创新平台的布局,预示着 AI 将深度介入药物发现,通过虚拟筛选提高靶点识别效率,减少试错成本,革新药物研发模式。

      (2)数智转型推广:场景驱动价值落地

      “数智转型推广行动” 以场景革命推动产业蝶变,100 个典型应用场景清单涵盖多领域创新实践。在中药原料质量回顾场景中,AI 算法通过分析十年期种植数据,为药材道地性提供量化依据;在智能供应链管理场景里,区块链技术实现疫苗冷链运输环节的可信可溯,缩短异常响应时间。

      培育数智化转型卓越企业强调组织架构的数字化转型,通过 “一把手负责制” 推动质量管理与数据管理协同决策,以预防性维护系统替代传统设备管理,革新药企运营模式。数智药械工厂建设标准或将成为未来进入医药产业园区的基本门槛,引领行业生产标准升级。

      (3)数智服务体系:夯实转型生态支撑

      转型的深层挑战在于生态支撑,“数智服务体系建设行动” 致力于构建完善的支撑系统。“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 为行业制定数智时代 “新语法”,计算机化系统验证(CSV)指南的制定使数字化设备验证如 GMP 认证般严谨规范。转型促进中心的分级布局,为企业提供从诊断到治疗的完整解决方案,助力中小企业跨越转型门槛。

      人才培育方面,“战略科学家 + 卓越工程师” 双轨制培养体系颇具前瞻性,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必修机器学习课程、药企高管考取数据管理师认证等举措,从根本上推动人才结构变革。概念验证平台的设立,为实验室成果架起通向产业化的 “转化之桥”,加速技术成果落地。

      (4)数智监管提升:创新智慧治理体系

      面对数智化带来的监管挑战,“数智监管提升行动” 提出 “监管科技” 解决方案。基于区块链的药品追溯系统实现从原料批号到患者用药的全链条穿透式监管,AI 驱动的不良反应监测平台可提前 30 天捕捉风险信号。“虚拟临床试验” 监管方法的研究为真实世界数据应用开辟合规通道,平衡创新与安全。

      智慧监管工具层面,遥感监测与视频识别技术如 “数字鹰眼” 实时扫描生产线,提升监管效能。针对人工智能药物研发的监管指南制定,旨在在创新与安全之间寻找动态平衡点,既防控风险又鼓励技术突破。

      三、全链条数智化重塑产业升级路径

      在全球医药科技加速重构与产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实施方案》以全产业链数智化为核心,推动研发、生产、流通环节智能化重塑。

      (1)研发:从试错到精准的范式革新

      数智化技术直击传统药物研发 “周期长、成本高、成功率低” 痛点。AI 辅助药物设计通过分析海量生物数据缩短药物发现时间,虚拟临床试验借助大数据优化试验设计,基因组学与 AI 结合推动个性化药物研发。例如,AI 虚拟筛选可提升靶点识别效率数十倍,数字孪生技术使临床试验周期缩短 40%,显著提升研发效率与精准度。

      (2)生产:智能工厂定义制造新标准

      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技术融合构建 “数智药械工厂”。机器视觉检测与实时质控技术提升药品生产精度,3D 打印实现个性化剂型定制,AI 优化化学反应路径降低能耗与废弃物排放。某注射剂车间应用智能质控后,异物检测准确率超 99%,人工干预频次下降 70%,展现数智化对生产效率与绿色转型的双重驱动。

      (3)流通:构建可信高效供应链

区块链追溯系统实现药品全生命周期可溯,自动化仓储与无人机配送提升物流效率,大数据驱动精准营销。疫苗流通中,区块链技术使冷链异常响应时间缩短至 15 分钟;智能需求预测系统提升库存周转率 35%,偏远地区药品配送时效从 72 小时压缩至 12 小时,破解流通环节信息断层与效率难题。

      四、数智化重塑行业竞争格局

      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已从技术升级升维为产业价值链革命,加速行业分化并催生全新竞争格局。

      传统药企面临 “生存式” 转型压力,需摒弃 “重生产轻数据” 模式,布局 AI 研发平台转向 “数据驱动” 创新,提升柔性生产能力以适应个性化药品规模化生产需求,避免被数字化原生企业颠覆。

      中小企业可借助数智化 “精准突围”,AI 辅助研发工具可缩短早期研发周期 40%-60%、降低试错成本超 50%,助力切入创新药或细分领域;数字化营销与患者管理平台可构建敏捷市场响应机制,通过精准触达在差异化竞争中抢占先机。

      在数智化浪潮的推动下,未来五年将成为中国医药工业重新定义全球竞争规则的关键窗口期。《实施方案》的出台与实施,标志着我国医药工业正以全链条数智化转型为引擎,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有望在全球医药产业竞争中实现华丽蜕变,为健康中国建设和提升医药产业国际竞争力提供坚实支撑。

咨询热线:400-878-1069
版权所有: 软科动力信息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备案号:苏ICP备15043990号-1